去表姐家吃饭,正在和她聊天,突然表姐大声地喊着:“说了不让你光着脚在地上跑,你非不听!你知道不知道,现在是冬天,光着脚在地上走容易感冒,说了几千遍了,你耳朵聋了吗?我真是懒得管你了。”
小外甥只是扭头看了看妈妈,然后继续玩积木,丝毫不管发生了什么。
中午吃饭时候,小外甥不吃饭,表姐又大吼:“让你吃饭是害你吗?你不吃拉倒,饿死我才不管呢。”
小外甥一听,冲过去将饭碗狠狠地摔在地上,地上全是饭菜,姐姐狠狠地揪住小外甥,在他屁股上打了几下,小外甥又哭又闹,表姐心疼,又将他抱在怀里,说着:“妈妈打疼了你,妈妈再也不打宝贝了。”

IHUMAN MOM
我当时看到表姐家那一团糟的状况,真为表姐担忧:这哪是教育孩子啊,表姐根本不会和孩子沟通,长期下来,孩子将会变成什么样啊,表姐也会身心俱疲的。
想必有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情况吧。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,减轻家长负担,孩子也会健康快乐成长。

和孩子沟通的本质在于促使事情往良性的方向发展。
良好的家庭环境中,父母和孩子是朋友。
如果你总是站在高一等的位置上,给孩子一种权威的感觉,你们的交流是不对等的。
孩子不仅不会听,还会怕你,或者反叛,故意往反方向走,比如小外甥会将碗狠狠地摔在地上。
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可以试着“蹲下来”(真的蹲下来;和他处于平等地位)和他协商,“我们吃饭吧?我们穿上袜子吧?”小孩不愿意脱衣服睡觉,你想要发火,不妨试着平静一下,坐在她的床上,沉默。
此时无声胜有声,小孩看到这种情况,大概是觉得自己不懂事惹妈妈生气了,她会乖乖地过来,摸摸你的胳膊,说妈妈,我乖乖睡觉,你不要生气了,你也去睡吧,累了一天了。

IHUMAN MOM
另外,切忌说教。
一般来说,反复强调是增强教育结果的重要手段,但强度过大,刺激时间过长,却容易使孩子厌倦。
小孩子天生喜欢多样和丰富,呆板单一的说教容易使孩子反感。没有一个孩子期望或真的认为会从父母听到一句醒世良言。
不要说教,多就事论事,放平心态,亲切说话,才可能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父母应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将“不要做”转化成“要做”。
有两个好方法:第一是给与孩子一定的选择;第二是让孩子主动说“好”。
第一种方法,举个例子,孩子不想吃饭,你大声喊着,你不想吃饭,难道想吃山珍海味啊,咱们家可没那个条件!孩子一听,肯定觉得这是挖苦,会反感。
如果你说:你不想吃饭,那么我们是去外面吃点,还是我给你烤个蛋糕?孩子一听,肯定会有所反应。
第二种方法,比如:你大声喊着不要将酸奶弄得到处都是。孩子一听,想着把酸奶弄得到处都是一定会很有趣,就专门搞破坏。
假如你这样说“你不是最怕蟑螂了吗?酸奶会吸引蟑螂,到时候你又会吓得蹦起来。”孩子一听,自然就不会把酸奶弄得到处都是了。

IHUMAN MOM

孩子是独立的个体。如果我们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就不会大声呵斥或者喋喋不休。
试想一下,你童年是不是也喜欢玩玩具,妈妈叫你吃饭你也磨磨蹭蹭?该睡午觉了,你却一直睁着眼睛。孩子天生好玩好动,有自己的想法。
我们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。
儿子一直在玩积木不过来吃饭,你是不是可以这样想:我孩子这么喜欢玩积木,这是多么益智的游戏啊,我应该支持他。这时候,你走到他身边说,妈妈和你一起玩吧,或者说那我等你五分钟,五分钟之后我们再开饭。
孩子都是很有契约精神的。
你和孩子一起玩积木,孩子会很高兴。五分钟以后再开饭,孩子会想着妈妈真善解人意,我也不应该懂事一点,五分钟再叫我吃饭,我不会违反这个规则。


IHUMAN MOM
复杂的说话VS简单的表达

有的家长喜欢绕圈子,比如,你想要对孩子说这周末爸爸要出差,没办法陪你去动物园了。偏偏,他说到作为成年人,也有自己无奈的一面。诸如此类,孩子感到莫名其妙。
为何不直接将信息传达给孩子呢?
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,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很短暂,你拐弯抹角,孩子其实早已心理饱和了,便会自顾自地玩,对你没反应,这时你又觉得孩子不尊重你,你很生气。切勿兜圈子。

孩子渐渐长大,你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。
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,才能一起创造一个和平共处、共同生活的良好环境,让他意识到人不仅仅是个体,而是要与他人搞好关系的社会人,要让他明白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,什么很重要。
但孩子并不总是能一味地遵守。当他第一次打破限制的时候,你应该想到这是创造力的表现,切忌使用惩罚、奖励等方式,这是权威主义的表现。你更不应该情绪化地一味指责。

IHUMAN MOM
这时候你要跟他讲道理,说明规矩需要遵守,人要有契约精神,既然答应了就必须遵守。
当他再次出格,你使用一些强制措施来规范他,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
你有没有发现,当你在训斥孩子磨蹭的时候,常常你自己也出门太慢,又是忘记拿包,又是忘记涂口红,几次三番地回来,或者是一直出不了门,换这个衣服那个衣服。

IHUMAN MOM
孩子用眼睛观察着父母。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。
你大声对孩子说:好好说话。你自己呢?你说孩子邋遢,你床上乱七八糟难道是孩子搞的?父母自己言行一致,孩子看到的也是好的善的一面,耳濡目染,他慢慢的会形成良好生活习惯。做父母的绝对不是权威的化身,当你能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,不说教,不拐弯抹角,直接传达信息,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沟通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。
好好和孩子交流。用心交流,父母的语言,孩子才会听懂,才会理解和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