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性格分析(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性格?)

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性格?国民性格将走向何方?

(一)

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军官和日本指挥官都是人性研究的高手,他们知道如何利用人的恐惧来驱使你,成为他的机器,或者迫使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。他们知道如何阅读你脸上的表情,会通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,找到隐藏的敌人。更不用说间谍机构,更是对人性操纵的高手。

小明曾经给某特种单位进行过心理战技能培训,包括传授如何建立瞬间信任的技巧。

间谍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如何在与你谈话时,不知不觉获取情报的技巧,你在说话过程中的一个微小停顿,一个眼神,背后所隐藏的信息。间谍人员必须学会创造一次偶遇,会通过跟你聊某些特殊信息,比如童年,悄悄的修改你的早年记忆,与你建立安全感和信任关系。

间谍人员知道如何利用人大脑的缺点,使用双趋冲突,启动效应,诱惑你的大脑在理性和情感之间发生冲突,从而不由自主的做出一个决策和行为

(二)

但是,这些对人性的精确把握,仍然是不够的。原因非常简单,人性是立体的,是复杂的,是易变的。

日本人满以为掌握了中国人的习性,于是借助大屠杀,来诱导中国人产生恐惧。通过压力,恐惧与利益,驱使中国人成为亡国奴。但他们不懂得的是人性的立体性。中国人的麻木,也对应着中国人的敏感;中国人的怯懦同样对应着中国人的勇敢;中国人的安逸心态,同样对应中国人的焦虑奋进;中国人的保守,也对应着中国的开放好学;中国的冷漠,同样对应着中国人的过度热情。

毕竟自清末以来,中国人的民族性,从“天朝上国”到“东亚病夫”,被认为是爱面子、勤俭、保守、孝顺、慈善(美国传教士A.H.史密斯1894年出版《中国人的气质》),也被认为是贪婪、怯懦、冷漠。(英国思想家罗素的《中国问题》)。

(三)

不仅有针对中国人的性格总结,美国人二战的时候,为了研究是否该对日本人投核武器,专门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研究,认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,如爱美而黩武、尚礼而好斗、喜新而顽固、服从而不驯等

日本人类文化学家高桥敷写出了《丑陋的日本人》揭示了日本人在思想观念、社交礼仪、衣食住行、性格气质、工作态度、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,1970年初版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,但也受到非难,作者为此数度隐姓埋名。

于是,又有了另外一个说法,亚洲人都有病。朱大可在《丑陋的日本人》一书序言中说,远东文化共同体有一种“镜像综合症”

(四)

当然,目前世界上最显眼的国家就是美国 ,特别是很多人喜欢凡事必与美国做对比。那么美国人的国民性又如何呢?有研究认为美国人不论地位高低,收入多少,都比较乐观。那么美国抑郁症发病率居全世界领先,这又作何解释呢?

中国作为农耕文化,周边全是游牧民族,特殊的地理塑造了“中国人敏察于周遭的环境,以及注重家族安全,不像美国人趋向极端的个人主义。”(明尼苏达州大学终身教授、人类学家亚当森?霍贝尔)。

美国人自我依赖或仅仅依靠核心家庭成员的观念,缺少这样一个家族关系锚,因此才不安、空虚,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。正因为美国人缺少安全感,他们才被迫不断地证明自己——孩子们要证明自己更聪明、更强壮、更受同伴喜爱;男人要证明自己有女性无法抵抗的魅力;白人时时刻刻想表明自己远比黑人优秀。(《美国人与中国人》作者文化心理学家许烺光)

(五)

中国人在100多年来不断的挫折中,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,仅靠中国传统的文化已经不足以支撑梦回唐朝。

于是中国人非常聪明的开始拓展自己的文化系统。只不过在拓展的过程中,由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有足够骄傲和自恋的资本,注定了中国人不会像韩国,日本,彻底放弃传统完全西化。也不会完全局限的拘泥于一种传统。

只不过,中国人在扩大自己文化支持系统时,试图想把两种不同的文化融汇贯通时,必定会如同练习乾坤大挪移一般,要中和好体内两种不同的内力。

而作为每一个中国人,一定不要在综合两种不同的历史时厚此薄彼。完全否认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危险。因为所有民族的国民性,都要靠自恋来支撑。任何国家,民族的最基本集体心理特征一定是自恋。

因为自恋是一种指向内部的力比多投注。从临床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,如果没有指向内部的自恋性投注,个体的精神主体就会分裂。同理,如果没有指向自我内部的自恋性投注,一个民族的内聚性就会解体。

上一篇:早餐的做法花样大全简单(8款懒人早餐1周不重样,15分钟搞定,荤素搭配合理,老少都爱吃)
下一篇:葱油面怎么做?记住经典比例12123,做一次一周早餐有了,营养还省事